1.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。
作为教师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,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教育?什么是教育规律?
付国亮说:“受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长。”
对学生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理想和信仰。关注学生的性格、习惯、情感和情怀、兴趣和爱好、信心和毅力。
爱因斯坦说:“教育就是把许多东西都忘了后,留下来的东西。”例如思维、习惯、品行。
有关教育的五句话:
(1).全面发展。
(2).全体学生。
(3).创新精神。
(4).实践能力。
(5).社会责任感。
2.对学生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。
研究学生是当下教育紧迫的命题。
教育的以人为本,就是以学生为出发点。
我们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,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。
教师要尊重和信任有主张、有欲望、有要求的学生。要晓得青春期的学生自我与环境的对立。要明白学生渴望什么,反感什么。要顺应学生的天性。
3.对课堂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。
口号:建立以儿童为本的本位课堂。即把儿童的情感和精神作为教育的出发点。
理念变观念,观念变方法,方法变文化,文化变信仰。
4.对教学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。
教学相长的核心追求就是:教即学。要明白教什么?怎么教?学什么?怎么学?这就要一方面把握教材,另一方面知道学生的需要。
5.对师德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。
要有爱、有责任、有正义。
我们不要以爱的名义去伤害学生。
二、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途径。
1.开展小课题研究。
2.开展同课异构活动。
3.分析教材.
4.开设学习论坛。
5.组建名师团队。
6.撰写教学随笔。
7.组织专题培训。
8.开展综合实践课。
三、推动教师成长的三个措施。
1.组建名师工作室。
2.规范县级骨干教师考核制度。
3.建立教师的培训基地。
评论